我国碳市场未来发展趋势,CCER重启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媒体中心

我国碳市场未来发展趋势,CCER重启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2023-09-07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威胁的日益凸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成为全球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世界各国纷纷把碳减排提上了日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家,为应对气候危机、履行国际承诺,也早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上了日程。而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

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7月正式上线启动以来,至今已有两年时间。截至2023年9月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已达到2.64亿吨,累计成交额约125亿元。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和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本文聚焦碳交易,对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进行解读,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碳配额、碳市场、CCER

什么是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是为了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碳配额或核证减排量,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京都协议书》要求减排的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₂)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₂e)为计算单位,并统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用于交易的碳配额和核证减排量称为“碳资产”。

我国碳市场运行机制

我国碳市场运行机制主要可以分为:配额管理机制、CCER抵消机制、MRV管理机制和碳价调控机制。

01 配额管理机制

配额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以碳配额为主、CCER为辅。碳配额发放主要有两种模式:免费和付费(拍卖或者固定价格),其中又以免费发放为主,付费占比较低。8家试点碳市场中只有6家可以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配额发放(北京和湖北试点碳市场只有免费配额发放机制),全国碳市场则采取免费分配的方式。

02 CCER抵消机制

除了配额之外,碳市场也可以采用CCER作为抵消机制。碳排放强度较高的控排行业可以选择购买更多的CCER抵消部分碳排放,碳排放强度较低的控排行业和非控排行业也可以选择购买CCER后再次售卖给碳排放强度较高的控排行业。全国碳市场和试点碳市场对抵消上限、项目时间限制、项目地域限制和项目类型限制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

03 MRV管理机制

为保证全国碳市场和试点碳市场中碳排放数据的质量,我国参照CDM体系建立了MRV管理机制,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测量、报告和核查。

04 碳价调控机制

碳市场还设置碳价调控机制对碳价进行管理,以防碳价格波动过大,主要是对碳价涨幅、交易头寸和交易量等进行调控。

我国碳市场发展进程

我国碳市场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2-2012年,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仅能通过《京都协议书》建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s),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活动。这一阶段的经验为后续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为2013-2020年,我国各地区碳排放交易试点建设发展阶段。在该阶段,纳入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符合交易规则的法人机构及个人可在前述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相应地区的碳排放配额,也可交易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以及各交易地区自行核证的自愿减排量。但由于当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且呈现出CCER自愿减排交易量较少、个别项目不规范、供需不平衡等原因,于2017年3月被暂停项目备案,仅部分存量CCER项目可在市场交易。第二阶段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与推行,为后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积累了适配于我国本土的宝贵经验。

第三阶段为2021年起至今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阶段。自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及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正式进入第三阶段。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8大重点领域,也是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碳现货市场。

我国碳市场未来趋势

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碳市场从无到有,再到逐步迈向新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企业自发交易意愿不强、交易覆盖行业尚不全面、地区发展较不均衡、交易品种相对单一等现象。未来我国碳市场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中所蕴含的市场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在此背景下,重新启动CCER市场或许会成为我国碳市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CCER具有灵活性、自愿性、主动性等特点,可以不受限制的使个人或公司、机构或组织成为碳减排的行动者和受益者。与碳配额交易市场不同,CCER的参与者主要为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业主。CCER交易的存在,能够为上述参与碳减排的企业提供环境价值变现的渠道,具有一定激励作用,因此能够大大增加企业自发参与的意愿。

我国CCER市场自2017年签发暂停之后,就没有再重新启动。业内人士表示,CCER没有重启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多部门协调,需要时间周期较长;二是目前政策所涵盖的方法学等技术文件还没确定,CCER政策需要与其协同。

随着近年来“双碳”目标的推动,社会各界对于CCER重启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向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为后续CCER项目的签发提供依据。6月27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项目初步验收,为CCER的注册登记和上线交易做好基础设施准备。7月7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编制形成《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8月17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交易相关服务安排的公告》,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即日起开通开户功能,明确了全国自愿减排交易的开户主体、交易场所等重要信息。该政策的颁发使CCER重新启动进入倒计时!

CCER作为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待未来重启交易后,将会有更多自愿减排项目参与到市场中,将有助于激活全国碳市场的活跃度,增加碳市场体量,提升市场流动性,助推我国碳减排目标实现!

文章尾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