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光伏+交通”的提法,由来已久。从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交通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到2021年《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低碳交通、绿色交通,再到2022年《“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光伏+交通”,但没有哪一个政策专门就“光伏+交通”作出部署。
如今,“光伏+交通”的政策空白,被上海填补。2023年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交通领域光伏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点击查看:上海绿色发展的大动作);6月16日,《方案》正式成文;6月27日,《方案》正式发布。
《方案》提出了近期目标:到2025年,应用场景实现多元化,全市交通领域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确保达到120MW,力争达到180MW(本方案口径不含物流仓储领域)。新建交通设施建筑屋顶安装光伏面积不低于50%,新建道路全影形隔音棚实现光伏全覆盖。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铁路、机场、港口、公交、停车等场站区域以及高快速路、桥隧周边光伏应用改扩建,交通场站光伏发电实现就地消纳、余量上网,交通能源韧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远期目标:到2035年,光伏在交通各子领域得到全面推广,交通领域能源结构明显优化,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行业内的占比持续提升,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全市交通领域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机制、运作模式趋于完善,光伏、交通进一步融合协调发展。
具体到主要任务方面,《方案》提出推进实施“光伏+”示范工程。按照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应用的原则,重点利用地铁、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港口、公交、桥隧、高速、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场地)推进光伏应用,结合交通领域场地资源,以面、连线、带点,打造一批绿色工程,形成示范效应。
《方案》提出打造“光伏+”典型应用场景,如+声屏障、+顶棚、+屋顶、+幕墙、+充电、+岸电、+路灯指示、+生产等8大应用场景。根据交通行业发展特色,结合光伏建设和应用形式,力争于2023年底前,推进光伏与设施一体化发展、发电与消纳无缝化衔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交通+光伏典型应用场景。
在实施“光伏+”的9大示范工程29项措施中,有8个工程都涉及了具体的项目,如推进上海地铁剑川路、江杨北路、赛车场、北翟路、富锦路、15号线陈太路、浦江线浦江镇、3号线石龙路、5号线莘庄等基地光伏设施建设。
在任务分配方面,交通的9个子行业中,明确了建设区域,“十四五”期间计划装机82-130WM;在16个区的区管区域,将新增装机38-50WM,并新增34个示范工程、25个典型场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以交通发展和新能源深度融合理念为指引,以优化交通领域能源结构为目标,以场景拓展示范引领为抓手,因地制宜,统筹协调推进光伏在交通领域的全面发展,打造交通领域特色应用场景,探索推广商业模式,全面提升光伏渗透率,加快打造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交通能源体系,将促进交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其他城市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