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导读:随着气候危机加剧,我国今年提前出现用电紧张局面。要想应对用电高峰期,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用电管理、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加强应急管理等,以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自进入5月以来,我国南方多省出现大面积持续高温。南方电网在5月22日的电力负荷今年首次突破2亿千瓦,较去年提前了36天。广西、海南电网负荷分别4次、6次创历史新高。江苏5月29日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这也是江苏电网历史上首次在5月单日负荷破亿。
南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供能结构引起的。我们知道南方多水,除了传统火电,就以水力发电为主,南方电网的电力供应也主要依赖于南方的火力发电厂与大型水电站。但是,高温天气使云贵等地区的水资源蒸发严重,导致水力发电量供应不足,造成电力供应不稳定甚至亏虚。同时,高温天气还提高了城市的能源消耗,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使用更加频繁,加重了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一旦负荷过重就很可能引起输电设备故障,造成局部甚至大面积电网崩溃,那么断电就是最终结果。
进入6月以来,高温情况更是愈演愈烈,不仅仅是南方城市,北方多地也迎来年内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高温天气,如今刚至6月中旬,气温就直逼40度。可谓是全国高考刚刚落幕,迎峰度夏的用电大考就已开始。
其实,这一情况早在去年我国多地发生强降雨、异常高温等天气时,就有专家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会更加普遍,未来几年这种高温、旱涝、台风等天气时有发生,因此需要电力部门提前部署,保障民生电力正常供应。
为此,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各部门在今年入夏之初,就开始密集部署,要求能源央企扛起大旗,发电企业能发尽发。有关专家也表示,电煤供应充足,在一系列保供政策的支持下,应该可以顺利迎峰度夏。
从目前的电力供应情况及国家部署的措施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力供需紧张时,煤炭的储备量依然是供电安全阀,我们离用能结构的真正转型尚有一段距离。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气候的不稳定性、一次能源的市场波动性,都是未知风险,只有将能源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到自给自足、收放自如,才能在电力危机时做到临危不乱。
从国家层面来看,首先我们仍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一系列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减少对传统火力发电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管理,建设节能型社会。通过新型电力市场、虚拟电厂,调节东西部电力供需逆向分布的情况,并倡导全国各地加大分布式光伏、分散性风电的建设,鼓励就近发电、就地消纳。同时,优化分布式电力市场机制,推广隔墙售电,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实行小范围互帮互助,可以最大程度解决电力供需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加强用电管理,在高峰期优化用电结构,适当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用电量,降低能耗强度。对于用电峰谷差异较大的企业,在建设光伏电站的基础上,可以实施相关补贴政策,鼓励其配储,合理调峰调频,减轻电网压力。
当然,技术创新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根本因素,要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新能源的发电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增加新能源发电供给,间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最后,还要加强应急管理,提前规划应急预案,制定产、输、配、供、修各环节计划,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准备,以保证在突发事件面前冷静应对,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从个人层面,我们能做的就是节约用电。比如在自然光可以满足照明的情况下,不使用灯具,而且要使用节能灯,并做到人走灯灭,避免长明;合理使用制冷电器,冰箱少开门,多除霜;按照房间大小配置合适功率的空调,一般空调功率与房间面积呈1:12的比例,温度设置在26度左右,定期清洗,以节省电力;家里的电气设备不使用时随手断开电源。
总之,一个家庭所节省的电量虽然很渺小,但群体的力量却是不容小觑的。能环宝在此呼吁大家节约用能,希望今年盛夏不再发生“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