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岁末年初,又到了各种总结、各种展望陆续发布的重要时期。对于能源行业来说,过去的一年有哪些成绩、崭新的2022年又有哪些发展计划,请看下面能环宝整理的相关资讯。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
习近平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国将践信守诺、坚定推进,已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具体实施方案。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有序开工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中国将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两年平均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第二产业用电量561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用电量142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
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宁吉喆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发展的主题。过去一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稳定复苏,同时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中绿色低碳发展获取新成绩。
节能降耗扎实推进。2021年,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跟2020年相比进了一大步,2020年是持平的,因为2020年经济增长受到了疫情较大的影响。清洁能源消费快速发展。初步测算,2021年,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25.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绿色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45.6%、42.1%,这些数字都是超常规的,市场特别好。空气质量也在持续好转。
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1月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1年发用电情况、能源保供稳价效果以及2022年电力供需形势等内容。
发用电情况
从发电看,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81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比2019年同比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5.4%。12月份,全国发电量72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1%;其中,火电、水电同比分别下降4.9%、6.8%,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5.7%、30.1%、18.8%。
从用电看,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3%。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4%、9.1%、17.8%和7.3%。分地区看,全国19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0%,其中西藏、青海、湖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广东8个省(区)增速超过13%。
全国能源供应
当前全国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但供需形势及国际市场环境仍然较为复杂。针对能源保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煤电、燃气机组运行管理,提高顶峰能力,多渠道提升新能源发电出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2022年保电措施
综合研判,预计2022年全国用电量及最高用电负荷仍将较快增长,与此同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等多个目标,对电力保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电力保供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电源保供作用。坚持规划引领、“全国一盘棋”,在落实调峰资源和消纳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全力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和优化能源结构。结合各地新上调峰机组进展和电力保供需要,科学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联动”,将在役机组供电煤耗均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更好发挥煤电机组的支撑性、调节性作用。
二是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核准,并尽早开工、尽早投产,有效提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充分利用全网统一调度优势,做到余缺互济、峰谷互补。落实跨省区优先发电制度,科学制定跨省区电力平衡方案,切实增强全国整体保供能力。建立健全跨省区优化调度的市场化机制,促进供需总体平衡。
三是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保民生作用。指导各地加强可中断负荷资源建设,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用户错峰避峰用电,控制不合理用电需求,坚决守住确保民生用电底线。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节能节电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科学用电、节约用电、错峰用电。
上述能源形势判断及未来工作规划,将指导我国能源的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助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内容综合自国务院、国家能源局、国新办、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