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平时咱们吃的面包、粥、玉米、苹果、香蕉、橙子、牛奶,遇到高温天气会变成什么样,是蔫吧了,还是馊了? 其实都不是。最近发表于《自然》的一项全球作物产量论文分析,给出了答案…… ●●●
分析显示:到本世纪末,每变暖1℃,每人每天的食物量将减少121千卡。变暖3℃的情境下,这相当于所有人都放弃了早餐。 同时,论文的作者Andrew Hultgren及其团队分析了六大主粮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木薯和高粱的产量数据,发现它们提供了全球人类所需热量的2/3以上。 但高温,正悄悄偷走我们的“饭碗”。 ☞ 玉米,全球产量冠军,对高温极为敏感。高温会缩短其生长周期,病虫害趁虚而入,产量一落千丈。 ☞ 小麦、大米等谷物也难逃厄运,高温等不利因素导致其呼吸消耗增加,同时授粉受阻,这会让籽粒不饱满,产量锐减。 ☞ 水果呢?苹果、香蕉、橙子在花期和结果期若遇高温,花粉活力下降,授粉受精不良,果实要么坐不住,要么熟得快、烂得也快。 ☞ 牛奶也不例外,奶牛在高温下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牛奶质量大打折扣。
气候问题在全球是道坎。难道,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 不!专家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 01 | 改良作物品种,让它们更耐高温、耐旱、抗病虫害; 02 | 改进灌溉技术,比如滴灌、遥感监测,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用; 03 | 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业多样性,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让土地更健康、更可持续。 而在能环宝看来,还有一股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气候变暖的现状——那就是清洁能源。
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如今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为碳减排贡献巨大力量。 就拿我国来说,2024年光伏发电量近8400亿度,这相当于少烧近2.7亿吨煤,有效减缓了气候变暖的速度。 而且,“光伏+农业”的模式还能给农作物降温。在光伏板下,农作物减少了阳光直射,降低了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农业与能源的双赢。
高密市100MW农光互补项目实景图
全球各国也正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巴黎协定》的签署,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气候危机的高度共识与协同行动的决心。 2025年3月26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了《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容量4448吉瓦,年增长率为15.1%。为实现COP28设定的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11.2太瓦的目标,2025-2030年年均增长率需提升至16.6%。这一报告充分印证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正加速推进。 当前全球能源革命仍处于攻坚阶段,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进程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技术突破、基础设施迭代等不确定性挑战。尽管全面转型的路径尚无定论,但可以确信的是,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双重驱动下,我们的“饭碗”不会被悄悄偷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