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众多词作中,最为经典的词句之一,被现代人广为传唱,成为了表达爱情执着与人生感悟的佳句。
但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词名为《青玉案·元夕》。其中的“元夕”,则是指我国流传千年有余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辛弃疾在这首词的开篇,这样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他之前,欧阳修也曾在诗句中描绘过元宵节的场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可见,元宵佳节,自古便有灯火辉煌之景。
我们也曾在影视作品中,见过古代元宵节时的热闹景象,烛火灯笼摇曳生姿,走马灯里藏乾坤,猜灯谜间显智慧,街巷繁华盛景,如诗如画,令人心神向往。而今,这一传统佳节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赏灯、猜谜的习俗在代代相传中延续。
然而,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如今的花灯,已不再是传统工艺下煤油、蜡烛、纸张、绫绢的简单结合,而是将纸、木、布等传统材料与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艺术杰作。花灯造型各异,巧夺天工,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注入了现代科技的活力。
在今夜的城市光影中,当我们驻足于数米高的机械锦鲤灯下,或惊叹全息投影的嫦娥奔月时,是否想过,这份延续千年的团圆花灯,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能源革命?
古时,匠人用竹骨撑起一方天地,以烛火作星辰,照耀大地;今日,城市中流动的电力点亮了万千灯火,也为无数家庭编织着团圆的梦。而其背后是许多工程师用光伏板编织光的经纬,用风电扇叶转起循环的律动,让电力以“绿色”“零碳”的形式流淌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当我们仰头望向那些电子孔明灯,看到的不仅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的诗意重现,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应答。
从烛火摇曳到光电流转,变的从来不是团聚的温度,而是我们守护这份温暖的方式。正如那些千年的诗词未曾言明的伏笔:最动人的灯火,当如春风化雨,照彻人间,凝聚人心,而不留“碳”痕。
最后,祝愿所有朋友元宵佳节,团圆安康。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
(本文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