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4亿千瓦,同比增长8.1%。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25.8%。
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风电新增装机1294万千瓦,同比增加21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3088万千瓦,同比增加1787万千瓦。
虽然风光装机都在同比增长,但这个成绩相比以前到底怎么样,我们从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回顾一下。
2020年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我国当时的风电和光伏装机情况是这样的:
2020年12月,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从9月提出双碳目标到12月确定具体装机容量,2020年的第四季度,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取得快速发展。在前三季度风光新增装机只有3262万千瓦的基础上,第四季度新增8725万千瓦,是前三季度新增总和的2.67倍!这也使得2020年风光新增装机取得11987万千瓦的成绩,一举突破1亿千瓦大关。
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光累计装机5.34亿千瓦,与到2030年风光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至少有6.66亿千瓦的差距。这意味着,在2021-2030年的10年里,也就是“十四五”、“十五五”两个规划周期内,我国每年至少需要完成风光新增装机6660万千瓦。我国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行动,是打破质疑的最好证明。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能源行业的众多指导性文件纷纷出台,推动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其中,既有《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总体规划部署,也有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等细分部署,更是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的转变。
在这些政策的助推下,2021年,我国风光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这其中,风电新增装机4757万千瓦,为“十三五”以来年投产第二多;光伏新增装机5488万千瓦,为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2021年,我国风光新增装机再次达到1亿千瓦以上,将2030年装机目标的平均水平抛在身后。
进入2022年,国家层面的“十四五”规划接连出台,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国家各部委及各省的“十四五”能源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也陆续出台,共同推动了风光的发展。
从2020年9月到如今的2022年6月,7个季度的时间,我国的风光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个季度,风光新增装机均突破1亿千瓦,两者合计2.33亿千瓦。而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前的几十年里,风光累计装机合计4.46亿千瓦。也就是说,自从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的7个季度发展,比过去几十年发展的一半还要多!
今年5月时,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光伏发电在建项目1.21亿千瓦;预计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08亿千瓦,同比上年实际并网容量增长95.9%。单单光伏一项,今年新增就将超过1亿千瓦,更别说同样蓬勃发展的风电。2022年,我国风光新增装机也将远超2030装机目标的平均水平。
在今年5月中宣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850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风光累计装机已达6.78亿千瓦,再加上规划中的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单这两项总计就超过11亿千瓦。这才到2022年,与2030年至少还差一个5年规划,到那时,真不敢想象我国的风光装机将达到怎样的规模。现在再回到我国能否实现2030年装机目标上来,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2020年,我国在国际上的两次承诺,为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将沿着双碳目标这条大路前进,推动能源转型,推进绿色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能环宝资讯”(ID:nenghbnews)
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侵权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