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环宝:震撼!数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预言”,正被今日中国实现

能环宝:震撼!数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预言”,正被今日中国实现

发布时间:2025-09-30

我们走进博物馆,真的只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吗?


有多少人在博物馆里走马观花,盯着三千年前的青铜器,心里只能感叹古时的巧夺天工。


其实,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硬盘”,存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


今天,能环宝就要带您看一看文物背后让人直呼“牛逼”的中国精神!




后母戊鼎

铸于青铜中的“坚韧


Museum




出土信息:河南安阳,祭祀礼器,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公斤,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1.png


三千多年前的商王朝,为何要耗费数百工匠、以当时最顶尖的分范合铸工艺,铸就这尊举世无双的“青铜之王”?


这不单是要彰显贵族的权威,更是一个文明从蒙昧走向秩序的坚韧决心。


那厚重的鼎身,是“大国重器,重于千钧”的担当。于古代,是“定鼎中原”的王者气象;于今日,便是那探海的“蛟龙”、飞天的“神舟”、横跨天堑的“港珠澳大桥”。


时代在变,“重器”的内涵在变,但那份“把最难的事情做成”的坚韧与雄心,从未改变。


何以中国?以重器铸之,以坚韧成之。





何尊

刻于铭文中的“信仰”


Museum




出土信息:陕西宝鸡,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高38.5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尊底122字铭文惊现“宅兹中国”四个字。


2.png


尊底“宅兹中国”四字,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来源。


但何尊所记载的,时至今日已绝非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


“中”,是天下之中的格局与气度;“国”,是为国筑城的守望与担当。这信仰,是文明的初心,是方向的锚点。


三千年过去,这信仰已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化为“一带一路”上蜿蜒却坚定的中国足迹。我们从何而来?去向何方?何尊早已给出答案——走向世界,但根系永远在“中国”。


何以中国?以信仰立之,以格局成之。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织于锦绣中的“融合”


Museum




出土信息:新疆尼雅遗址,东汉织锦护臂,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蜀锦材质,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png


在遥远的汉代西域,是谁将如此华丽的蜀锦戴于臂上?织锦上奔腾的祥禽瑞兽、云气星纹,与赫然在目的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构成了一场奇妙的文明交响。


丝线交织,不同民族与文化的图案与文字,在此刻完美共织于一方锦缎之上,预示着繁荣与吉祥。在今天,它化为民族区域的繁荣发展,化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自信。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繁荣,源于包容与共生的智慧。


何以中国?以融合汇之,以包容成之。





《千里江山图》

绘于青绿中的“攀登”


Museum




画作信息:北宋画家王希孟18岁时创作的青绿山水长卷,采用绢本设色,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以恢宏的画面构图、精妙的散点透视和绚丽的矿物色彩,展现北宋宫廷绘画的巅峰技艺。


4.png


十八岁的王希孟,将生命的全部能量泼洒于十二米的绢本之上。层峦叠嶂,江河浩渺,世间万物皆沐浴在宝石般的光芒之中。


这不仅是山水,这是一个少年笔下的“理想中国”,表达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攀登精神。


画中那蜿蜒盘桓的山径水道、连通万象的津渡桥梁,共同构成了一个不断延伸、通向渺远之境的视觉旅程。这不仅是观画的路径,更是中华民族对更美好生活永不停歇的追求之路。如今,这“青绿山水”化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化为了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化作了每一个普通人在时代画卷中奋力攀登、追寻梦想的生动图景。


何以中国?以理想绘之,以攀登成之。



所以,我们去博物馆到底看的是什么?


是后母戊鼎的“坚韧”,也是今日中国面对技术封锁时的咬紧牙关;


是何尊的“信仰”,也是今日中国身处世界变局时的不忘初心;


是锦护臂的“融合”,也是今日中国面对不同文明时的美美与共;


是千里江山图的“攀登”,也是今日中国寻求伟大复兴时的永不止步。


这些精神,从未被封存在玻璃展柜中,它们早已融入我们十四亿中国人的血脉。


在即将到来的国庆,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山河无恙,精神传承不息!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

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serve@nenghb.com

755000

全国服务热线

0955-6563969

(工作时间9:00-18:00)

能环宝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让资讯及时达

宁夏能环宝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 宁ICP备19000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