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畔的江苏靖江,一座占地面积相当于2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工商业绿色能源之地——阳光59号电站,正以年发电量1500万度的强劲动力,为新加坡上市的知名造船企业输送着清洁电能。
这座装机容量约1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不仅承载着企业降本增效的期待,更肩负着年减排二氧化碳近1.49万吨、相当于种植超10万棵树木的生态使命。
然而,面对45496块光伏板组成的庞大“能源矩阵”,传统运维模式显得力不从心,直到数智化技术的介入,让这座超级电站焕发出全新活力。
阳光59号电站实景图
大型分布式电站运维四大挑战 Part.1
作为靖江地区标志性的工商业光伏项目,阳光59号电站的规模优势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运维团队出了一道难题。电站负责人坦言:“过去我们沿用传统运维方式,就像用老式收音机听交响乐,总感觉差了点精准度。” 挑战一:巡检如“大海捞针” 而靖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阴雨天气频繁,更让光伏板背面的接线盒故障隐蔽性大增。潮湿空气易导致接线盒密封胶条老化,雨水渗入后可能引发短路或接触不良,这类隐患在人工巡检中极易被忽视,却对电站安全运行构成潜在威胁。
阳光59号电站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相当于28个标准足球场。在这片广阔区域内排查故障,难度可想而知。传统人工巡检需要6人小组耗时3天才能完成全站排查。
挑战二:数据“迷雾”难穿透 电站采用20台台达逆变器与英利高效组件搭配,但由于不同厂商设备间通信协议不兼容,导致数据无法互通,形成信息孤岛。运维人员曾面临这样的困境:逆变器显示发电量波动,但无法快速定位是组件衰减、遮挡还是设备故障导致。 挑战三:应急响应“慢半拍” 挑战四:潮湿环境添困扰
江南地区梅雨季节的云层变化,常导致发电量骤降20%以上。传统模式下,运维团队只能被动等待故障报警,平均故障处理时长超过4小时。
靖江地处江南,空气潮湿,光伏板表面更容易沾灰,影响发电效率。传统运维方式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洗,导致发电量损失。
NiOS™系统破解电站运维困局 Part.2
面对这些行业共性难题,能环宝通过NiOS™系统为阳光59号电站量身定制了“监测-诊断-优化-服务”全流程解决方案,让数智化技术深度融入电站运营肌理。 第一斧:数字孪生打造“透明电站”
通过在电站部署上百个智能传感器节点,NiOS™系统构建起与物理电站1:1对应的数字孪生模型。运维人员坐在监控中心,就能通过三维可视化界面实时查看每块组件的温度、电流等参数。系统上线首月,就精准定位了3处因鸟粪遮挡导致的热斑问题,根据组件功率衰减模型估算,若不及时处理,这些故障可能导致年发电量损失超过十万度以上。
第二斧:AI诊断炼就“火眼金睛”
系统基于大数据与AI技术,实时整合逆变器与组件的全维度运行数据,实现7×24小时设备异常精准识别。当某台逆变器输出功率偏离正常值时,系统立即触发报警机制,中控屏同步显示故障设备编号及定位坐标。
针对异常情况,可以通过专家库功能,调取该设备过去三年的运行数据曲线,叠加当日温湿度、日照强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智能比对。例如,若检测到某组件温度异常升高,通过以往的历史记录,运维人员可以优先排查是否为当日云层遮挡导致的散热异常,而非直接判定为设备故障。 最终,电站管理人员通过线上派单方式,将故障定位、原因分析及优先级排序的数字化工单,发送给最近区域的运维人员。这一流程彻底替代了传统线下填单、电话沟通、人工派单的繁琐环节。这套机制使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故障响应时间缩短60%左右。
第三斧:智能策略实现“未病先防” 运维人员据此提前根据天气趋势手动优化设备运行阈值,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阴天工况发电效率;雨后利用智能检测功能,对光伏组件、逆变器、接线盒等核心设备展开全面排查,重点确认是否存在因降雨导致的污秽物沉积遮挡问题,以及设备密封失效引发的进水情况。 2024年梅雨季期间,通过人工与系统的协同作业,电站日均发电量较历史同期提升8%左右,成功将传统认知中的“发电淡季”转化为“增效窗口期”。 第四斧:AI客服赋能“智慧运维”
针对江南地区梅雨季节高湿、多云的气候特征,NiOS™系统创新研发了“梅雨模式”专项运维策略。系统通过气象站功能,在阴雨天气来临前提前发出警示。
NiOS™系统还配备了AI客服功能,电站管理人员及运维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AI咨询。AI客服能够迅速给出解答和建议,帮助运维人员快速掌握系统操作,提升运维效率。
应用智慧运维,降本增效显成效 Par.3
NiOS™系统的应用,为阳光59号电站带来了显著的运维效益: 01、人力成本显著下降 通过无人机自动巡检与智能诊断,巡检人员数量大幅减少,同时降低了人工巡检的劳动强度。 02、发电效率稳步提升 系统通过精准运维,确保了电站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03、运维响应全面提速 故障从发现到处理的平均时长大幅缩短,有效减少了发电量损失。 04、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预警,帮助运维团队提前发现并处理了多起潜在安全隐患。
这些改变不仅直接降低了电站的运维成本,还通过提升发电效率与稳定性,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稳定的电力供应也保障了企业生产线的连续运行,减少了非计划停机带来的损失。
数智运维,重塑运维新范式 Part.4
阳光59号电站的实践,为工商业光伏电站运维提供了新思路。能环宝技术负责人指出:“大型分布式电站的运维优化,不是简单叠加智能设备,而是要构建监测-分析-决策-优化的闭环体系。” 在行业层面,这种转变正催生三大趋势: 01、从设备管理到资产管理 通过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模型,为每块组件建立健康档案。 02、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 结合气象数据与设备状态,实现运维资源的智能调度。 03、从单站优化到集群管控 为拥有多个电站的企业提供区域级能源管理方案。
站在长江边的监控中心,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电站负责人感慨:“过去我们像守着金山的矿工,现在终于有了精准的探矿仪。”这座矗立在长江之畔的分布式电站,正以数智化技术为笔,书写着工商业光伏发展的新篇章。随着NiOS™系统在更多场景落地,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能源未来正在加速到来。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 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