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这是一个深深刻印在中华民族记忆中的日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我们民族伤痛的起点,也是一段觉醒与抗争历史的开端。
在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刻,能环宝以公益观影为纽带,带我们回望历史、致敬英雄,传承“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精神。愿我们在时代浪潮中,始终坚守和平的信念,汲取奋斗的力量,让这份力量生生不息,共同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气象。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2025年,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
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6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影公益主题放映活动等纪念活动举行。
能环宝作为一家具有正能量的爱国企业,也积极组织客户开展抗战观影活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彰显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携手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南京照相馆》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15岁学徒罗瑾冒死保存的16张照片成为战后审判战犯的关键证据。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为背景,讲述吉祥照相馆内百姓意外发现日军暴行照片后,冒险保存底片的历史故事。通过群像叙事,展现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从自保到觉醒的转变。能环宝客户观影后深受触动,纷纷写下观影感受。
历史的沉重与人性的微光
作者:疏女士
★ 受能环宝邀请于2025年8月16日观影《南京照相馆》后,当晚血压飙升,愤慨难眠,执笔所感。
电影《南京照相馆》以独特的视角 —— 南京沦陷时期的一间小小照相馆为切入点,讲述了一个关于正义、勇气与人性的故事。它没有刻意去渲染战争的血腥与暴力,而是选择用一种相对克制的方式,透过 “照片” 这一媒介,将那段惨痛的历史缓缓呈现在我们面前。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鲜活而生动,他们原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邮差阿昌为了生计奔波,起初只想保命,却在目睹日军的暴行后,内心的良知逐渐觉醒,最终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守护能证明日军罪行的底片。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沉稳坚毅,为了守护真相,出谋划策,在生死抉择面前毫不退缩。戏伶毓秀,一个柔弱的女子,在经历了日军的残暴后,凭借着骨子里的坚韧与傲骨,与众人一起在日军眼皮底下勇敢地周旋,从一个被蹂躏的女演员,成长为坚韧的真相传递者,她的转变体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坚强与不屈。翻译官王广海,他在利益与良知之间徘徊挣扎,最终在觉醒中选择了反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平凡的人,在战争的漩涡中,被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影片中的许多场景令人印象深刻。阿昌在冲洗照片时,一张张同胞被屠杀的画面映入眼帘,他那惊恐又愤怒的眼神,让银幕前的观众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当老金拉动照相背景布,北京故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杭州柳浪闻莺、武汉黄鹤楼等一幅幅画面依次出现,大家一起念着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在照相馆里,老金用一幅幅手绘的大好河山 “洋片” 作背景,为大家拍下最后一组全家福,随后走向生离死别。那一刻,中国人的坚韧不屈、文化根脉的绵延不绝,极为具象化地呈现出来。影片展现出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即使身处绝境,即使山河破碎,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和捍卫主权的决心也从未消失。暗房里,随着照片的逐渐显影,那些倒在血泊中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家熟悉的街坊邻居,普通百姓在绝境中展现出来的勇敢与担当,令人动容。他们本是为了求生而聚集在照相馆,可当看到同胞遭受苦难、国家面临危难时,毅然决然选择挺身而出,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守护住真相,守护住民族的尊严。
电影中,日军一边在南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边又妄图通过拍摄 “亲善照” 来掩盖罪行。摄影师伊藤表面上温文尔雅,实则内心凶残无比,他用相机记录下血腥屠杀,还妄图用 “仁义礼智信” 来美化侵略,这种道貌岸然的行径令人发指。无数无辜老百姓鲜活的生命,在日军的铁蹄下,如蝼蚁般脆弱,任人践踏,曾经鲜活的生命成为日军炫耀战功的冰冷影像。
这部电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我们重温那段惨痛的历史,更在于它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消逝的生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我们如今的和平与幸福,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南京照相馆》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历史课。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吾辈当自强。我们应当从电影中汲取力量,传承先辈们不屈的精神,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
血色记忆永不褪色
作者:王女士
★ 当荧幕上“南京照相馆”这几个字出现,立马与《黑太阳731》的记忆在我脑海中重叠,一种沉重的窒息感瞬间将我裹挟。35年前,《黑太阳731》里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的残酷镜头,像烙印般刻在少年时的我心里,那些冰冷的器械、绝望的眼神,即便历经岁月冲刷仍历历在目;而如今,《南京照相馆》以另一种视角,再次将那段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的血腥历史摊开在眼前,让我在震撼中重新审视这段不能忘却的过往。
影片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场面,却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勾勒出绝望与苦难。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生命的凋零,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日本人的暴行不再是历史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具象化的嘶吼、挣扎与无助——有孩童惊恐的哭喊声,有老人绝望的眼神,有普通人在屠刀下的脆弱与不屈。这些画面与《黑太阳731》里的残酷实验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前者是战争机器对生命的系统性践踏,后者是侵略铁蹄下对平民的无差别屠戮,本质上都是对人性的漠视、对生命的亵渎。
35年过去,从《黑太阳731》到《南京照相馆》,两部影片如同两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真相。我们反复回望这些血色记忆,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它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遗忘历史,就是对遇难者的背叛,对苦难的漠视。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要带着这份沉重的记忆前行——既要警惕任何试图美化侵略、篡改历史的行为,也要以史为鉴,珍惜当下的和平,用实力守护好我们的国家与人民。
走出影院,阳光依旧明媚,但那段历史带来的沉重感却久久无法消散。《南京照相馆》与《黑太阳731》共同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有些伤痛必须刻在骨子里,有些记忆永远不能褪色,因为这是我们民族前行路上,最不能丢失的精神坐标。
☆ 观影感受节选 ☆
★ 常先生:
带儿子观影《南京照相馆》,没有想象中的泪崩,只有迎头痛击的警醒,只有压抑无奈的叹息,只有愤怒奋起的勇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青年更要自强。
★ 马先生:
《南京照相馆》用一帧帧画面,将那段沉重的历史带到眼前。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却让我感受到了比枪林弹雨更震撼的力量,是平凡人对正义的坚守,对真相的执着。历史不容忘却,吾辈当自强!
★ 吕先生:
一段不可忘却的记忆,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1937年的南京,是我们民族永远的痛。《南京照相馆》用镜头揭开历史的伤痕,以真实的故事唤醒民族的记忆。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观影,而是一次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勿忘国耻,吾辈自强!让我们带着孩子共同走进那段历史,缅怀逝去的同胞,汲取奋进的力量。愿逝者安息,愿生者警醒,愿和平永驻。
★ 任女士:
作为中国人定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不要被“日中亲善”反复洗脑,倭寇永远是倭寇,永远不是朋友。照相馆一家四口为了活命躲在地窖的压抑,用粪水保命体现战争的现实,照片展现当时“日中亲善”的正反两面……婴儿被摔死、慰安妇的悲惨、杀军人的残暴、从头到尾都是百姓被杀,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国军当时竟成为逃兵……最后将几个日本军官判死刑执行枪毙根本不解气。回到现实,想到长辈,深感现在的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吃饱穿暖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有他们,我们才有今天,怎可忘记!
★ 王女士:
对于惨痛的历史事件,重现血与火的画面,会比文字与数字更加触及灵魂。不忘历史,我们向下一代传递的不是仇恨,是保持警惕的清醒,是自立自强的决心,是永不后退的勇气,是被打败1000次也会再次站立起来的民族精神。
这一张张笑脸,这盛世中国,是这部电影的最好彩蛋。我们,也是。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
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