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环宝:从“两山”理念,到“两山”转化,这里正成为核心载体

能环宝:从“两山”理念,到“两山”转化,这里正成为核心载体

发布时间:2025-08-2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2005年8月,我国提出的“两山”理念。如今,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光伏用20年时间,证实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在桩桩件件的真实案例场景中,有一处正成为新时代“两山”转化的桥梁。


两年前的8月,四川遂宁鑫宇自来水公司的厂房屋顶,仅用1个月,便将灰扑扑的工业屋顶摇身变为“绿电生产线”。阳光照射下,1200平方米的光伏板所产生的电流无声汇入电网,驱动着水泵持续运转。


目前,这个投入210万元的工商业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19.1万度,减排二氧化碳190吨,一年能为该公司省下电费近20万元,占总电力成本的1/4。


1.png

遂宁鑫宇自来水公司光伏项目全景


这一场景,正成为中国践行“两山”理念的缩影。


为什么是工商业的屋顶?因为在能环宝看来,它是“两山转化”最接地气的核心载体。在这里,无需新占土地,只需将闲置空间激活为清洁能源产床,让企业在降本增效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第五立面画“两座大山”

Part.1


传统工业厂房的第五立面(屋顶)长期被忽视,但当我们在低空俯瞰城市时,会发现屋顶正是我们了解每一个城市的“空中窗口”。


绿色转型的新时代,屋顶设计早已超越了承载人文与美观的单一维度,更被赋予了生态与经济价值的双重使命。而分布式光伏,正是这片广阔“画布”上的点睛之笔,在形态各异的厂房屋顶上,描绘出融合多重价值的“两山”图景。


第一笔,泼洒“生态绿”。


2.png


传统的彩钢瓦屋顶,曾是工业文明的灰色注脚。夏日炎炎,表面温度可飙升至70℃,不仅炙烤着建筑结构,更与厂房内机器散发的热量叠加,迫使企业依赖高能耗空调来维持工人的基本作业环境。


光伏板的铺设,如同撑起一把巨大的“生态遮阳伞”。这层物理隔热屏障,能有效降低屋顶温度15-20℃,间接削减建筑整体能耗10%以上,带来显著的隐性节能收益。


能环宝服务的阳光18号电站,便是这幅生态画卷的生动实践。该电站服务于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研发生产的前沿企业,其对自身生产过程的绿色属性有着极致追求。覆盖在厂房屋顶的光伏矩阵,正是其践行低碳承诺最直观的绿色勋章。


3.png

阳光18号电站第五立面实景


该电站分两期建设,总装机容量约8.8兆瓦,年均可输出超1000万度清洁电力,相当于抵消近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片曾被遗忘的工业“第五立面”,因光伏的赋能,成功将物理限制转化为绿色增量,成为生态价值再生的核心阵地。


第二笔,勾勒“金银山”。


在描绘青山绿水的生态画卷时,企业也在无形中堆叠起一座真金白银的“金银山”。


光伏带来的经济价值可见一斑。一方面,是那把“生态遮阳伞”带来的隐性收益。另一方面,则是看得见的光伏绿电对传统煤电的替代。


4.jpg


阳光18号电站的实际运行数据与企业电费单清晰记录着,使用光伏绿电后,该企业年均节省电费约430万元。这笔可观的资金,得以反哺生产线升级与技术研发,推动企业向价值链更高端攀登。至此,光伏为企业勾勒的“金山银山”,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成本削减,更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引擎。



“两座大山”为原型的放大镜

Part.2


宜宾高新区的首批零碳试点园区内,九成屋顶安装了光伏。在“高新”“智造”“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驱动下,园区创新整合分布式光伏与水电资源,建成了全国首个符合欧盟标准、具备完整碳足迹可追溯能力的绿电直供系统。


智能系统精准调控着每一度绿电的流动,持续优化园区整体能耗。节省下来的能源成本,被源源不断地注入高精尖制造环节。园区内的光伏电池企业,在100%绿电驱动的生产线上,稳定输出着转化效率高达27.02%的Topcon电池和达到29.2%的BC电池,两项技术指标均领跑全国。


5.png


更关键的是,在这里,电池生产的单位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把“绿色标尺”,成为园区内企业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关键筹码。即便面对重重贸易壁垒与行业“内卷”,今年上半年,园区光伏电池出口依然实现了惊人的30余倍暴增。


此刻,在这一案例面前,厂房屋顶流淌的电流,其意义已远超“节省电费”的基础维度。它传导的,是实实在在的国际市场绿色溢价权。在全球紧盯碳指标、以“低碳”为名构筑贸易壁垒,甚至试图遏制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当下,这片曾被闲置的屋顶空间,其价值发生了质变。


6.png


它不仅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静态展示,也正进化为中国企业征战全球市场的高价值放大器,用可验证的零碳制造,为中国智造赢得定价权与话语权。



流动是两山转化的基础

Part.3


两山转化,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流动与变现的过程。


今年,工商业光伏挣脱了计划电价的束缚,真正流入交易市场。当每一度绿电流动起来,它便不再是静态的生态符号,而是可计量、可交易、可增值的“绿色黄金”。这一过程,正是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键通道。


当前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正系统性地拆除阻碍绿电流通的壁垒。今年7月,内蒙古率先完成了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的首次结算,12561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参与交易,结算均价较原机制电价提升了11.7%。这意味着,企业屋顶上产生的每一度光伏绿电,不再被低价统购,而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获得了真实的价值提升。


7.png


与此同时,虚拟电厂、绿电直供等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正依托工商业屋顶这一核心场景,不断放大绿电流通的效益。能环宝也通过其搭载AI、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的NiOS™智慧运维管理系统,为提升绿电效率和可靠性提供支持,实质上是服务于绿电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推动“两山”转化的落地实践。


8.png


这一切都在印证,只有当普照在屋顶上的阳光被市场赋予公允的标价,蕴藏在青山绿水间的生态价值才能真正转化为“真金白银”。 绿电的流动与价值实现,正是“两山”转化最生动的体现。


因此,绿水青山不必远求,它就蕴藏在工商业园区的闲置空间里。那一片片深蓝色的矩阵,正在钢筋水泥之上,用绿色与金色书写着“两山”转化法。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

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serve@nenghb.com

755000

全国服务热线

0955-6563969

(工作时间9:00-18:00)

能环宝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让资讯及时达

宁夏能环宝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 宁ICP备190009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