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是一个让无数跨界资本涌入又逃离的战场,如今只留下专业选手在更高壁垒的牌桌上角逐未来。跨界企业集体退出,被解读为行业不景气,而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今年年初,麦迪科技果断剥离光伏业务,尽管一季度营收因此腰斩,但净利润同比增长138%。甩掉亏损源后,其核心的医疗主业毛利率重回65%以上,更实现了从巨亏7389万到盈利252万的关键扭亏。
不久前,振华重工同样选择退圈,将持有的光伏股份悉数转让。此举旨在减轻财务压力,聚焦其优势所在的港口机械主业,重拾发展主动权。
幸运儿成功抽身,焕取新生。而不幸者却深陷泥潭。
棒杰股份曾豪掷106亿元高调跨界光伏,结局却令人唏嘘。其光伏业务营收最终归零,短短两年内亏损超4亿元。如今,公司深陷困境,62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厂房设备遭查封,元气大伤。ST聆达、ST嘉寓等更是走到破产重整的地步,成为这场跨界浪潮中黯然退场的牺牲品。
跨界大撤退,光伏大考已开始
Part.1
曾几何时,光伏行业被贴上“风口行业”的标签,引得无数业外资本趋之若鹜。然而,资本裹挟下的大跃进式扩张,让光伏产能迅速膨胀,制造了大量同质化产品,供需失衡引发恶性竞争。
2022年以来,至少上百家上市公司曾信心满满跨界而来,但当行业遭遇产能过剩与价格下行双重夹击时,跨界光伏的“崩盘名单”也在不断拉长……
毋庸置疑,商界是极其残忍的。
但无论什么样的行业,“低门槛、易进入”终究是一个假象,越是容易入局的,越是容易被市场做局。
随着市场发展,如今的光伏已不再是“有钱就能玩”的领域,一场专业深度的大考已经开始。
壁垒高筑,光伏进入精专新周期
Part.2
从跨界企业批量撤退,我们不难看出光伏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度蜕变,能环宝从中总结出三点跨界失利的关键原因:
01 - 试图用资金填平技术门槛
光伏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深度叠加精益化管理,产品升级对新老玩家留在牌桌十分重要。
电池片从P型向N型转换的效率提升,TOPCon、HJT、BC、钙钛矿叠层的未来细分和精专研发,背后都是材料学、半导体物理、精密制造、流程控制,以及智能应用的体现,这道坎并非简单的投入资金便能轻易迈过。所有忽视技术升级的跨界企业是这波退潮中首当其冲的倒霉蛋。
光伏已历经两年卖血亏本的至暗时期,包括此时此刻,但众多行业大佬都预测这不会是常态,对未来充满信心。刚刚过去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半年度会议上,核心主题围绕治理内卷,可想而知,下半年的“厮杀”会更惨烈,但市场会向价值导向转好。
未来是由技术红利驱动的品质时代,在最新的技术路线发展中,能够取得核心技术突破的企业必将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终端用户也会综合权衡技术先进性、组件效率、成本优势、智能化进程、长期可靠性、企业运营稳定性等各种因素。
02 - 靠“挖墙脚”拼凑高墙
众多跨界企业半路出家进入光伏领域,面对行业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快速迭代,一个常见的“捷径”思路便是高薪挖角行业骨干,期望通过快速拼凑一支“明星阵容”来复制成功。
然而,光伏行业的技术演进一日千里,单靠挖来的几位专家,难以持续跟进并引领这种高速迭代。技术突破往往是团队长期积累、系统研究和持续试错的结果,团队磨合与经验沉淀靠花钱是买不来的。
事实证明,挖出来的碎片化团队,很难建立起支撑企业长期竞争力所必需的技术底蕴与团队协同能力。这再一次证明了“拿来主义”行不通,企业的制胜之道在于体系化的人才建设。
像是隆基、协鑫、通威这样的龙头企业,对人才培养大多是采取类似管培生一类的长期计划,并且设立不同的考核梯队,确保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同步,从而保证了团队文化的统一性和技术传承的连贯性。
同时,投入巨资建立先进的研发中心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会将优质的人才资源高度集中在核心研发领域,以此来构建这种内生长的,难以撼动的竞争高墙。
03 - 受制于渠道,供应链掌控不足
多数跨界企业的主业为传统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和光伏产业链大相径庭。跨界者在缺乏长期积累的供应商关系和体系化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在供应链管控中难以形成护城河。同时,光伏原材料的成本占比又较大,硅料、银浆等关键材料的价格波动剧烈,供应链的掌控至关重要。
在行业白热化竞争的消磨战中,通威、隆基等巨头有着一体化的垂直整合能力,必然将不断挤压中小规模企业的生存空间。因此,我们也能看到,光伏领域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不可逆转,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跨界者终将被清理出局。
回归理性,沉心专业技术竞技场
Part.3
在能环宝看来,这股“退圈潮”并非坏事。它恰恰是市场理性的回归,让资源流向更高效的地方,让真正有竞争力的玩家留在舞台中央。这正说明光伏行业在加速成熟,格局优化,发展更趋向健康。
这次深度的行业调整,会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淬炼,最终能留下的企业,必将是光伏行业真正的内生引擎。
作为其中的一员,能环宝也时刻叮嘱自己,行业需要的是持续创新者,而非盲目跟风者。
在能环宝成立的九年间,我们一直稳健中求发展。行业风口到时,不被利欲熏心,坚守环境治理的初心,稳扎稳打地用技术迭代创造价值;行业陷入深渊时,避开重灾区,开拓创新模式、升级服务,另辟蹊径寻找发展路径。
时至今日,我们也用自己的故事印证了,只有坚守本心、沉心专业、稳中求进,才能不被浪潮吞噬,才有机会带领中国光伏迎来万里晴空。
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以及更远的未来,能环宝也将始终致力于成为中国“双碳”目标践行中,真正的“长跑健将”。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
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