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国多地遭遇罕见高温考验:重庆42℃、上海39℃、西安41℃……
热浪持续下,空调用量激增,致使全国用电量四次刷新极值,8月2日最高用电负荷冲到15.08亿千瓦,比去年最高值还多出5700万千瓦,相当于多了一个福建省的用电量!
但神奇的是,这么高的用电需求下,我国居然没出现大范围停电。这要归功于咱们电力系统的三大保障。
发电有保障,煤电绿电双引擎 Part.1
关键时刻,"压舱石"煤电还是起到稳定的作用。以安徽淮南七大电厂为例,单日可以发2亿度的电。 而清洁能源(绿电)的崛起更为亮眼——其发电占比从2015年的24%跃升至35%,与煤电形成完美互补。像山东临沂,当地一座60万千瓦光伏电站日发电量达230万度,够35万户家庭使用。
当煤电托底时,绿电正以惊人的速度填补电力缺口,共同织就夏日的电力安全网。
输电有保障,智能电网精准调配 Part.2
光有电还不行,关键是要能快速、精准地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国家电网利用数字技术,打通了发电、输电、用电的各个环节,实现高效智能调度。全国跨区输电能力最高已达1.48亿千瓦,创下新纪录。
“西电东送”这条“高速公路”也在持续升级。刚刚投产的哈密至重庆特高压工程,一个月就能输送10亿度清洁电力,跨越2260公里仅需0.007秒!预计2025年建成的大同至怀来至天津南特高压工程,投入后年送电量将超270亿度。这张日益强大的智能电网,让电力在我国辽阔国土上高效流动。
调节有保障,智慧调度弹性缓冲 Part.3
当用电高峰突然袭来,就需要“弹性”手段来应对。虚拟电厂就能高效解决这类难题。比如合肥的虚拟电厂,一声指令下达,15秒内就能让40座换电站的功率降低一半,悄无声息地释放出2万度电的调节空间,有效缓解了电网压力,用户却完全感觉不到变化。 而储能电站则像巨型“充电宝”,把白天富余的绿电储存起来,等到晚上或用电高峰时再释放。江苏64座储能电站集中放电时,功率高达714万千瓦,能满足4800万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这种灵活调度,既缓解了高峰压力,又避免了宝贵的清洁能源白白浪费。
从沙漠光伏板到城市储能站,从发电厂到智能电网,这套系统让14亿人安心用电。空调照吹、冰箱照开,这就是酷暑里最实在的幸福。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