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的持续推进,无论是年度核发量、交易量,还是国际权威组织的全面认可,都在目睹着一张小小证书的脱胎换骨。 绿色电力证书,正迎来全面爆发,企业该如何从中掘金? 《深度解读》
回望中国绿证市场,从2017年试点起步,到2019年纳入风光等新能源,再到2020年遭遇国际质疑,直至2021年绿电市场开启引发“证电合一”还是“证电分离”的争论。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至少到2023年),绿证在国内几乎是“既无价又无市”的尴尬存在。 转折出现在国家能源局将其明确为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的核算依据之后。政策加持下,绿证逐步走上正轨。尤其近两年,全国统一绿证交易体系加速成型,绿证的核发量和交易量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那么,能环宝为何选择在此阶段重提绿证? 因为近期的政策与市场动向里,多重利好信号叠加,绿证市场的爆发点已然呼之欲出。而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浪潮中,嗅觉敏锐的工商企业,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市场与政策双轨并行
工商企业的机遇点,首先是从整个绿证市场环境中体现的。 2024年,绿证核发量迎来“大爆炸”,全年核发量高达47.34亿个,几乎撑起了累计核发总量(49.55亿个)的绝大部分。其中可交易绿证同步激增,2024年可交易量达到31.58亿个,占累计可交易量的93.4%。 2025年势头不减,仅今年1-5月,核发量已近11亿个,可交易量超7.6亿个。这不仅是数字的飞跃,更是中国绿证市场从边缘迈向主流的宣告。 市场爆发背后必然有政策的强力驱动。
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在《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将“绿电消费比例”的硬指标压向关键行业: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以及耗电大户数据中心,尤其是新建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在80%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紧接着,前不久刚刚发布的《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强调,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核算以绿证为主。
谁最终为绿证买单?
虽然政策要求以省为单位完成“消纳责任权重”,但真正的压力和任务,必然层层传导至用能主体——企业,特别是能源消耗巨大的钢铁厂、化工厂、数据中心运营商等工商巨头。 当前阶段,绿证考核压力虽未完全“点对点”强制到每个具体企业,仍以大型央国企等第一梯队责任主体自愿购买为主。但政策导向已无比清晰,绿证在未来将成为企业“绿色KPI”的核心凭证,那么其市场体量和市场价值将持续飙升,具有强劲的上涨预期。
能环宝认为,对于眼光长远的工商企业,当下正是布局绿证的“黄金窗口期”,原因很简单: ● 提前获得绿证,相当于为未来必然到来的考核锁定成本,避免政策收紧时的高价抢购。 ● 目前价格仍处于相对洼地,相比未来可能的高位,当前绿证价格更具成本优势,可作为“绿色资产”进行储备。就像人民日报所说,绿证即是“身份证”又是“增值卡”。 ● 还有一大原因,尤其针对外贸型企业,绿证就是绿色信用,可以降低出口市场的准入门槛,提升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破解全球碳壁垒的核心工具
绿证市场的爆发,除了国内政策的刚性约束,更因为有一把打开全球市场的“金钥匙”刚刚交付到中国企业手中。 今年5月,中国绿证成功获得国际权威组织RE100的无条件认可。 RE100可以说是全球绿色供应链的权威裁判,汇聚了全球300多家顶尖跨国企业(如苹果、谷歌),要求成员承诺100%使用绿电。 被RE100认可,意味着我国绿证终于被全球核心采购商体系正式接纳为可信的绿色电力消费凭证。
对我国出口企业而言,面对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显性碳关税,产品在无法自证碳足迹的情况下,将承受额外碳差价或丧失市场准入。而现在,企业凭自家绿证即可直接证明自身产品的“绿色含量”,面对RE100成员,无需再花费高昂成本购买国际绿证或提交复杂证明文件。 同时,企业拥有高认可度的中国绿证,不仅能证明自身符合要求,更能帮助下游企业实现绿电目标,将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吸引力、议价权和话语权。 所以绿证对以制造业为主的我国来说,它就是我们与发达经济体深度交流的“绿色硬通货”,对工商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而言,抓紧获取和运用绿证,就相当于握紧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分布式光伏放大绿证价值
面对机遇,工商企业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获取绿证? 答案是:购买是途径,但自产才是上策。 企业利用厂房屋顶、停车顶棚等布局分布式光伏,初衷是为了降低电费成本,履行转型义务,提升品牌形象。自2023年政策明确分布式光伏可自愿申领绿证起,工商业光伏自发电就被赋予了全新的绿色资产属性。
自发自用的绿电可以直接核销获取绿证,成为企业最硬核的绿色用能证明。而余电部分,同样可以兑换绿证,投入市场创造额外营收。这相当于将闲置的“绿色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提升光伏项目的整体回报率。 今年上半年,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为工商业光伏入市铺路。保障性收购比例收缩,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意味着绿证将成为体现企业环境和经济双重价值的关键出口。 能环宝还注意到,国家在政策中,明确要打造一批可实现100%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工厂和园区,并鼓励居民购买绿证,为其提供便捷。这些激增的绿证需求,在未来很大一部分将依赖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绿证供给,这为企业绿证提供了更广阔、更稳定的变现渠道。
所以说工商企业是这波浪潮中最吃香的群体。绿色电力正从成本项变为资本项,那些提前在屋顶铺满光伏板的企业,不知不觉中就坐拥了一座“绿色金矿”。 站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宏大图景下看,由光伏生产的一张张小小绿证,不仅仅是可持续的资产,更是企业参与能源变革、惠及千家万户、助力双碳目标,甚至踏出国门闪耀世界的证明。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 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