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信不信?
如今中国工厂的屋顶,
比金矿还“炙手可热”。
6月中旬,
工信部一纸重磅文件落地,
里头暗藏了把“碳尺子”。
用来量什么的?
这事儿得从今年年初说起。
2025年上半年,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分布式光伏的政策裂变年。
第一季度,行业重磅政策密集出台,先后划定了“430”(4月30日前,并网项目维持全额上网)与“531”(5月31日后,项目直面电力现货市场)两大时间节点。
江苏迅速做出反应,抛出了被业界称为“核弹级利好”的政策——工商业光伏项目免竞争配置,取消自用比例,整村屋顶能打包备案。
政策松绑,像给马卸了鞍,江苏的厂房屋顶瞬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这波热潮并非孤例,海南、四川立马跟牌,将工商业项目自发自用比例锁定在50%红线。
这招有多狠?它逼着企业的发展焦点从“装光伏赚补贴”,转向“用绿电降成本”。
6月中旬,工信部文件再添“一把火”:《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地。文件中藏着一把名为“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碳尺子”——要求“制造业计量与绿色低碳安全同步推进”。
白话讲就是,国家要为每一度绿电建立精确、可信的计量体系,而这正是分布式光伏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命门”所在。
野蛮生长的“装板子、拼速度”时代已经翻篇。现在,屋顶光伏的较量,比的是谁家的屋顶更“懂电”、更智能。
工信部文件对此指向明确:要促进计量智能化转型,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制造业计量领域的应用,加大计量标准装置、计量服务的数智化改造力度,优化校准方式和管理模式。
“动态监测”“精准控制”等关键词在政策中高频出现。很明显,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已成为破局关键,工信部力推的计量技术创新,正为这些系统提供支撑。
前瞻布局的企业,此刻展现出了绝对优势。比如阳光电源的PowerDoctor智能运维平台,搭载AI大模型,可实现故障早预警,降低非计划外停机;比如华为侧重“全流程运维效率”,依托数字化平台,减少人工巡检。
(阳光电源PowerDoctor智能运维平台)
能环宝自主研发的NiO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同样以AI、大数据见长,实现对电站状态的实时感知、精准分析、预测性维护和远程高效管理,让每个屋顶电站都成为一个可精确调度、可精准计量的能源节点,完美契合工信部提出的“数字化模拟测量”要求。
(能环宝NiO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能环宝认为,分布式光伏,正在从单纯的能源工程,跃升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基础设施。
智能电表实时传输的每一度绿电数据,都将通过工信部力推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碳计量体系,转化为企业账簿上实实在在的碳资产。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碳尺子”引发的产业集聚效应。
工信部提出要“打造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而江苏允许整村合并备案的政策,正强力催化着长三角“光伏制造走廊”的崛起。
这意味着,屋顶上的光伏板,不再仅仅是发电装置,更将成为区域零碳制造的权威认证标签。
它也成了一把冷酷的“淘汰尺”,还在用老思路、老技术,跟不上智能化、精细化、碳资产管理步伐的光伏企业,甚至那些迟迟不愿拥抱屋顶光伏的制造工厂,在这场以“碳”为尺度的新竞赛里,生存空间只会被越“量”越小。
这把无形的“碳尺子”,正在中国大地上精准丈量出一个万亿级的绿色能源新大陆。
当绿色电流冲破工厂的“固有围墙”,中国制造业的“零碳基因”正在被改写。屋顶上的每一块光伏板,都在为国家丈量出一条通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
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