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的“攻”与碳中和的“守” 美政府企图用20世纪的关税大棒,切割21世纪的科技产业链,这显然是一场贸易工具与技术革命的全然错位。 这种“朝令夕改”的背后,暴露了美国传统霸权对技术主导权流失的恐慌:美国对华为液冷技术、宁德时代电池工艺等硬科技愈发忌惮,而欧盟加速转向亚洲、东盟寻求“去美元化”供应链,逐渐使其陷入“孤立”。 反观中国,早已跳出关税博弈的泥潭,选定了一条更具建设性的路径——以能源革命为支点,撬动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构。 为何我国的选项是能源革命? 关税只能聚焦短期利益分配,暂时抬高对手门槛;而绿色转型争夺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话语权,碳中和标准将永久改变产业准入规则。 这种战略远见,早已深嵌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顶层设计中。 李强总理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这些含金量极高的政府工作报告金句中,我国正通过“光伏+储能+智能电网”三位一体的能源体系,重新定义全球产业链的底层逻辑。 科技驱动创新 发展新型储能 金句1: “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商业航天、北斗应用、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当下,中国光伏组件全球市占率早已突破80%,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超2亿千瓦。这一成就不仅是技术胜利,更是对传统能源秩序的颠覆。我国已加速“光伏+储能+特高压”三位一体模式,颠覆“石油美元”体系的霸权。 发展绿色生态 活化碳交易 金句2: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更趋活跃。” 在“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部署下,中国碳市场年交易额破百亿,CCER交易量激增。更具深意的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碳市场互联,将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转化为议价筹码。碳排放权的本质是“发展权”的量化——美国碳市场尚处真空,我国正通过碳定价权重构全球估值体系。 推进人工智能+ 优化算力布局 金句3: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行动的推进,本质是一场对制造业底层逻辑的重构。算力资源的全国调配为“东数西算”提供全球化模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则直指交通碳核算标准的话语权。在此过程中,制造业从单一的价值创造环节,升维为规则制定、数据主权、技术伦理三位一体的战略支点。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零碳园区 金句4: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零碳园区试点启动”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微电网、碳足迹追踪等标准体系,倒逼供应链透明化。中国正在定义“绿色合规”的新门槛,未来跨国企业若想进入中国市场,必须接受碳排放的“中国标准”。 在这其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是零碳园区的“神经中枢”。以能环宝的NiOS™智慧系统为例,其核心在于能够整合电站能耗数据与碳足迹动态,结合分布式能源调度优化等数智技术手段,为全球绿色供应链提供规范化支撑。
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反复横跳中显露疲态时,我国并没有被动防御这种贸易摩擦,而是一路按部就班实施着碳中和战略,有条不紊地重塑着全球化叙事。 现今的全球化竞争,不再是关税表上的数字游戏,而是规则制定权的无声交锋。我国正在以绿电革命重构能源地缘,以碳规则重塑利益分配,将发展权从美方的“资源占有”转向大国视角的“技术标准制定”,从而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占据规则定义的制高点。 我国正在用碳中和架桥,用“绿电人民币”冲破“石油美元”霸权下的一场场博弈——不是通过霸权和妥协,而是通过追赶与超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