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4月7日),中国A股市场超1400只个股跌停,沪指跌6.34%,深成指跌8.01%,创业板指重挫12.5%。满屏飘绿,让中国股民,天台望风、万念俱灰。人民日报及时发声“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天塌不下来。”
(图源:人民日报文章截取)
小学算术公式下的所谓“对等关税”
事实上,在4月7日全球股市崩盘前,美股就连续多日大幅走跌,三大股指短短几日蒸发3万多亿市值。 而这一切的开端,始于特朗普在4月2日对外发布的新一轮“关税”政策。 首先,他先是对所有贸易伙伴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从4月5日开始执行。 其次,他针对对美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加征10%-49%的额外关税,也就是所谓的差异化“对等关税”,4月9日开始实施。
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项关乎全球经济、数十亿人口的关税设定,居然就是用2024年美国对某国的贸易赤字,除以进口额,再除以2,进行四舍五入计算而来。 根本不考虑各国国情和贸易政策,这样的“对等”很像是一拍脑门,用表格随意拉出来的。 在这样一份不负责任的关税名单上,我国虽以34%的税率排到第11位,但叠加此前20%关税,以总额54%一跃成为最高关税制约对象。 更耐人寻味的是,跟我国贸易往来密切及关系较好的东南亚国家,普遍承受了较高关税(柬埔寨49%,老挝48%,越南46%,缅甸44%,泰国36%)。就连一向追捧美国的印、日、韩,也未能幸免地喜提24%-26%的加征关税。
(图源:金融界媒体文章)
对此,各国首脑纷纷表态,拟筹备强有力的报复计划。 中国政府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冷静祭出11条反制措施,包括“以牙还牙”的34%关税反击,扼住美国命脉的稀土管制,以及各类实体管制清单和WTO诉讼等。可以说是拳拳入肉、直击命门。 特朗普见势,直接昏头喊话,对中国再加征50%关税(累计增至104%)。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立马做出回应:如果美方置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于不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并于9日,将对美关税由34%也提高至84%,并于4月10日午时生效。
(上图图源:特朗普的社交媒体,下图由AI翻译)
这下,不管是懂经济的,还是不懂经济的都坐不住了。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形成对抗,绝对是世界经济的毁灭,尤其对弱势国家而言,很难有反手之力。 各国经济学者,甚至马斯克都出面警告或反对,然而特朗普依然没有松口迹象,甚至对华关税还在持续加码。
关税背后的制造业回流,回的是什么?
先说特朗普的此番行为,是为了美国制造业回流。通过加高关税,让工厂搬到美国建厂,促进当地就业。 美国民众也因此减少高税率产品的购买,转向消费本国制造产品,从而进一步刺激本土制造业的创新生产能力。这个设想是好的,然而手段却不尽如人意。 特朗普一直将“关税”奉为外交宝典,擅长用施压的方式,逼迫其他各国进行妥协。
或许他还想上演一出现代版《六国论》,来削弱他国,稳固美国霸权,利用加征关税,让各国作出让步,却完全不考虑这种方式是否能够真正达到重振制造业的目的。
从目前美国本土的制造业规模来看,占GDP比重已跌至10%以下,确实呈现了持续萎缩的情况。 然而细扒数据,美国在高端制造业仍然保持核心优势。像是航空航天、半导体、生物医药、军工武器等领域,其产值占全球份额的15.9%。 并且,在高端制造的研发投入也持续领先全球,比如美国国防部每年在军事研发的投入上就超过1000亿美元。 像是英特尔、英伟达、IBM这些专注芯片、半导体、智能设备的本土企业,为美国半导体产业带去了约全球22-23%的市场份额。
所以,特朗普要的制造业回流是什么?是低端制造回归。但可行吗? 美国在钢铁、纺织、金属、电子设备等低端制造业的衰退,完全是历史推演下的结果。 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的资本市场就开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逐步放弃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先是日本、德国,后是中国、墨西哥、东南亚等地区成为给美国收拾“高耗能高污染”烂摊子的国家。 因此,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就已经失去了本土供应链的生态环境,不管是原材料,还是人工成本都远不及传统工业生产型国家。奥巴马曾在2009年推行过制造业回流政策,希望重建产业链链条,但成效甚微。十多年过去了,这种产业结构性的困境更为严重,这是一个关税就能解决的问题吗?必然不可能! 是扬长避短,还是截长补短?
特朗普想要借鉴“木桶效应”补足短板,将产业链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现实情况是短板不好补,并且长板也不牢固。 美国最引以为傲的芯片、航空、数字产业等尖端技术正在被中国迎头赶上。特朗普对中国技术的进步和专利数量的飞速增长固然是存在焦虑的,因此曾用知识产权侵犯为由对我国加征关税。 然而,技术的赶超只是最表象的现实,让美国高端制造业失去竞争力的还有埋藏在材料、机器、人力背后的生产成本。其中,电力成本就是美国的硬伤。因为数字化时代下,每一秒都将产生千万次计算请求,而每一次算力背后都消耗着惊人电力。 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报告显示,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的年能源使用量将达到74-132千兆瓦,占美国总用电量的6.7%-12%。这个数字是非常恐怖的。
目前,美国电力生产主要靠燃气和部分燃煤,当然也有一部分清洁能源发电。 虽然特朗普不顾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一再主张推动煤炭复苏。但这种行为与世界能源转型的大方向背道而驰,必定会受到多方阻碍。 但特朗普又很清楚,发展清洁能源,将面临着中国在此方面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目前全球增长和装机占比最重的光伏产业。 为了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早在2011年欧美就对我国施行过双反调查,近几年更是对光伏组件、光伏电池等施加了一系列关税政策,迫使我国光伏企业向东南亚转移。然而好景不长,美国再次对东南亚下手,试图进一步打击中国企业发展。 被低估的中国人,用智慧和成绩,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的韧性。 2024年,我国在欧美各种强硬制约下,光伏组件出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对23个国家的光伏组件出口额增长超1000万美元,对33个国家的组件出口额增长率超过100%。 中国的光伏技术、规模优势和产业链配套,甚至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速度、能力均领跑全球,几乎可无视美国的叫嚣。
同时,光伏在我国国内发电装机占比已达到1/4,发电利用率稳步提升。 今年,在各类政策拥趸下,电网改造逐步落实,保障新能源顺利接入,包括分布式在内的光伏绿电也将有序进入电力市场,进一步提升其在能源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反观美国,电网老化导致七成输电线路超龄服役,工厂停电、民电高企已成为常态。电力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动力,才是美国最该解决的问题。 重启煤电,将受国际指责,发展新能源,又将依傍中国产业链。特朗普或许也明白,时代变了,曾经卡着中国脖子的刀,目前转到了自己肩膀上。 是兵刃相见,搬石头砸脚,还是卸刀合作,互利共赢,只在他一念之间。 我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希望美中两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但,中国人民的正当发展权利不容剥夺,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容侵犯。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来源公众号【能环宝资讯】,所发内容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